齊魯網·閃電新聞1月24日訊 “新建大學生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賦能中心15個”“提高居民醫(yī)保補助標準”“開展棚改回遷安置攻堅行動”……今年,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積極回應社會關切,強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功夫、求實效。
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,2025年,將“辦好20項重點民生實事,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”。這句暖人心、聚民心的承諾,不僅反映出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重視,也展現了未來政策的新動向。
中國式現代化,民生為大。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,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;仡欉^去一年,一份份亮眼的山東民生答卷溫暖人心——2024年,全省城鎮(zhèn)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.8%、6.2%;城鎮(zhèn)新增就業(yè)124.5萬人,公益性崗位、以工代賑吸納就業(yè)29.1萬人次;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超過60%,義務教育優(yōu)質均衡縣數量躍居全國第一;城中村改造安置30.7萬套,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.2萬戶……這本“民生賬本”浸透著滿滿的為民情懷。
![](http://img.jiaodong.net/pic/003/104/466/00310446639_31ac6d86.png)
民生無小事,枝葉總關情。山東兩會期間,代表委員們帶來了很多新的建議和提案,比如“一老一小”代際供養(yǎng),比如促進醫(yī)療護理行業(yè)規(guī)范發(fā)展,比如全民參與食品安全共治……這些多元化的民生話題,是時代進步的注腳,更為今后工作提出新的要求。
如何將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”這件“頭等大事”辦得更好?在代表委員們的回答中,記者深刻感受到,一方面,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,這是根本,是我們一路披荊斬棘、創(chuàng)造輝煌的力量源泉。另一方面,就是應時而動。這個動,除了身體力行,還要善“動”腦筋。要積極回應群眾關切,要用發(fā)展思維補齊民生短板,要深刻認識民生改善對撬動發(fā)展的作用,努力讓發(fā)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。
可以說,今年山東兩會上對于民生問題的關注和討論,是山東聚焦群眾“心上事”、答好民生“幸福題”的生動呈現,更彰顯出“中國式現代化,民生為大”的核心要義。
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道